想要脑梗预后好,知道脑梗分型少不了,针对性保养效果才最好

1年前

  不同的分类基础可以得到不同的脑梗死分类。正确的临床分类对急性期治疗、二次预防和中风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根据起病方法和病程分类

  完整型:病情在6小时内达到高峰。

  进展性中风: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h至数天。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分水岭梗死

  按中风综合征分类

  大片半球综合征

  小片半球综合征

  腔隙性综合征

  脑干/小脑综合征

  OCSP分型法

  英国牛津县社区中风规划提出的OCSP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是1991年在英国牛津县社区实施大规模中风调查项目时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OCSP分型法完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不依赖影像学结果。提示闭塞血管和梗塞灶的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

  01

  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

  全前循环梗死表现为三联征,即全脑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

  同向偏盲或同向偏视;

  对侧三个部位(面、上、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不能进行大脑高级功能检查和视野检查,则假设有上述缺陷。

  02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有上述三个联征的两个,或者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者感觉运动缺陷比TACI有限。提示大脑中动脉远端骨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和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但也可能是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同侧大脑前后动脉通过大脑表面的侧支循环完全补偿,只导致基底节梗死,而不是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撑血区梗死。

  03

  后循环梗死型-POCI

  后循环梗死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

  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

  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双眼协同活动和小脑功能障碍。

  脑干、小脑梗死是由椎-基动脉和分支闭塞引起的。

  04

  腔隙性梗死型-LACI

  腔隙性梗死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

  纯运动性轻偏瘫;

  纯感觉性中风;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构音障碍-笨拙综合征;

  感觉运动性中风。

  大部分是供应基底节、皮下白质或脑桥小穿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直径小于1.5)cm)。

  脑梗死磁共振成像/CT分型

  根据患者头部磁共振T2加权图像显示的与症状相对应的最大梗死面积进行分类

  大梗死:脑叶超过5.0cm;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0cm;

  小梗死:1.6~3.0cm;

  腔隙性脑梗死:小于1.5cm。

  脑梗死CT分型:根据病变大小和多少分型

  大梗死:脑叶超过5.0cm;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0cm;

  小梗死:1.6~3.0cm;

  腔隙性脑梗死:小于1.5cm;

  多发性梗死:多发性中、小血管和腔隙性梗死。

  根据病因学分类

  TOAST分型法

  1993年,在类肝素药物Org10172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美国Adams根据病因对中风进行了TOAST分类。该方法侧重于从病因学的角度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分类研究,逐渐成为公认的有效分类方法。

  1.最早的TOAST分型,首次将缺血性卒中分为五个亚型,即:

  心源性脑栓塞;

  形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

  小动脉卒中(腔隙性梗死);

  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原因不明。

  2.为了降低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在TOAST分型中的比例,Hajat在2001年提出了TOAST分型的改进: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型;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高危心源性栓塞;

  中危度心源性栓塞;

  小血管病变;

  其他原因;

  多种可能因素类型;

  未定型。

  3.新TOAST分型:

  为了取代大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不再强调狭窄程度,而是强调是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即是否有易损斑块;

  心源性脑栓塞;

  小血管病变;

  不明原因的中风;

  其他明确病因的中风。

  A-S-C-O分型

  充分考虑多种原因经常混合的情况,引入循证诊断证据水平,然后根据循证水平对各种原因进行分级和列出,最终每个患者都会得到一个A-S-C-O型,而不是其中一种的其他原因。

  A: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S:小动脉病变;

  C:心源性疾病;

  O:其他病因。

  根据诊断证据等级,将每种亚型分为不同等级:

  一级:中风病因明确;

  二级:与中风因果关系不明确;

  三级:与中风无明显关系,但疾病存在;

  0级:无疾病;

  9级:检查不完善,不能分级。

  CISS分型

  2010年,在TOAST病因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韩国改进TOAST的一些概念,结合近年来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设计了CISS,包括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分类。分为: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中风;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多病因、无确定病因、缺乏检查)。

  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主动脉弓、颅内外大动脉(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至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混合)。

  中国缺血性中风亚型(CISS)

  目前,OCSP和TOAST分类最常用,CISS分类越来越被认可。良好的分类可以解释一些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和生理机制,也可以用来评估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

温馨提示

倘若您想了解更多想要脑梗预后好,知道脑梗分型少不了,针对性保养效果才最好_脑梗分型相关信息,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 0451-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

上一篇:常见的能造成脑梗死的疾病有哪些

下一篇:急性脑梗塞到底能治好吗?一定会留下后遗症吗?